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如果說行進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從「知道」到「做到」,或許一點也不為過吧?!
因為很多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卻極為少數。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凡事都想「盡善盡美」,都想先在腦海進行一番「沙盤推演」、「深思熟慮」之後再行動!
一切都是為了不要因為自己的莽撞行事或一股腦地衝動而導致失敗!
但殊不知!!!!
原來我們的「完美主義」竟然是助長「拖延症」的幫兇!

在作者高原的《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這部著作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強調「行動比思考更重要」!

從一剛開始打開書就明確告訴讀者:
「你知道什麼並不重要,你能做到什麼才是關鍵的。」

「不管做什麼,我們都必須停止思考馬上行動,你要用結果來說話,用結果來證明自己,而不是想法。」

當然,並不是完全不需要思考,只是人們常常「過度思考」,把太多時間用在「想」而非「行動」。
其實背後原因,可以歸咎於以下幾個。

(1)對未來的不安與恐懼
人們對於未知或改變產生「畏懼」的心理障礙,導致我們在面對尚未發生的事實前,就先把它想像得很可怕。

(2)過度追求完美
處處追求完美的人,總是會攪盡腦汁把計畫設想周到並堅持得照著走,以致前置作業時間過長又缺乏一定的柔軟度而靈活性。

(3)資訊過於龐大以至於選擇太多不知從何挑起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雖然收集情報的管道變得多元又便利,但卻也造成無關緊要的垃圾訊息一起湧入。
導致我們耗費太多精力在處理和消化其實與自己無關的資訊。

所以作者想說的,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思考「化繁為簡」!適度地「斷捨離」!
縮短分析和判斷的時間,減少無用的思考,才有辦法做出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並馬上行動!

但要如何掙脫上述阻饒我們的慣性,作者給了很多實質建議

(1)不要一開始就想到困難,想要戰勝困難和戰勝恐懼的方法,就是馬上去做。
「因為每拖延一秒,我們對開始的恐懼就增加一分!」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只要你成功跨出第一步後,一切都會變得簡單。所以與其不斷強化恐懼,不如用樂觀的想像轉換成推進力。
像是運用「成就紀錄」思考法就是個不錯的方式!
ex:雖然距離目標還很遠,但我已經獲得一些成功!
      我走出了十公尺,這意味著距離目標又近了十公尺!
試著用「肯定自我」的方式,解放因不安恐懼帶來在原地打轉的那個自己!

(2)不要妄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人,也不需要努力去做一個「完人」。
作者提到,我們應該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所以只要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就好了!
不要為了追求完美,而制定一個過高的目標,替自己施加無謂的壓力。
然後也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在把「計畫」弄得完美!而是必須要給自己設定「時間上限」,防止自己把精力都放在對計畫無止境的追求完美上。

(3)運用「做減法」思考方式,讓自己能夠不要為了「不確定的問題」而陷入苦思,反而要從「確定的問題」中找出方向,並抓緊時間行動!
在有了明確目標開始行動時,除了要記得「分割目標」,降低難度,設定讓自己比較容易達成的任務以外,還不能忘了在完成目標時給自己「一點獎勵」!

作者透過自己實際接觸到的實際個案和自身經驗,帶出諸如此類的明確方法和結構層次分明的建議,讓這些「貌似你已經知道了的論點」,
多了足以推動你看了以後不馬上做點什麼就渾身不對勁的超強說服力!


我也在閱讀此書期間,正式啟動YouTube頻道!
因為我發現自己完全就是作者所描述的那個人!
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以為自己得要想清楚以後再行動,結果往往只是一直觀望下去,一年拖過一年什麼也做。

到頭來只是習慣給自己搪塞各種彆腳的理由而已!
但卻忘了讓想法轉換為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決定不再猶豫不決、想東想西,先跨出去再說!

究竟這本書將會對未來的我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如果你也是一個想打破現狀,尋求一點改變卻還沒實際抓到訣竅的人
可以先好好閱讀這本書看看!
說不定你也會找到屬於你的答案喔!


也期待有一天你們也能分享你們的讀後感和實戰經驗給我唷!
 

arrow
arrow

    步小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